即将于9月26日盛大启幕的第十七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以“低空+场景应用”为主题,主要亮点包括航空科技与低空产业的前沿展示、“低空+文旅”融合的浓厚氛围等,旨在为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突出‘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围绕我市‘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区域交通物流中心’战略定位,正全力以赴推进低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9月19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潘志伟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集研发生产、飞行测试、平台管理、场景应用、数据分析、教育培训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全市无人机全产业链企业达到160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16.5亿元。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市坚持以蓝天实验室为龙头牵引,相继输出全国规范性标准14项,带动企业获取授权专利240项、有效发明33项;坚持以场景应用为主攻方向,搭建无人机应用场景33个,其中12个获中国民航局认定;坚持以数智赋能为硬核支撑,建成全国最大的5G独立对空专网;坚持以做大产业为战略目标,内培外引厚植产业生态,安阳低空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市将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不进则退、进慢亦退”的紧迫感,重点围绕六个方面持续发力,把低空经济发展宝贵的先发优势转化为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是把蓝天实验室作为龙头牵引,对标对表国家级创新平台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聚焦“企业出题+专家选题+实验室解题+企业转化”发展思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力打造“楼上科研、楼下生产、园区测试、市场应用”发展模式;
二是把应用场景开发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公共服务、物流运输、警航融合和文旅消费等重点领域,推出农业植保、消防救援等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把技术创新变成丰富场景、把丰富场景变成广阔市场,探索“本地试点—区域应用—全国标杆”模式,加快场景应用对外推广;
三是把强化数智赋能作为有力支撑,以警航融合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设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推动起降、通讯导航监视、气象、飞行服务站、维修基地、油库、固定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标准统一,满足低空飞行的起降、备降、停放、充电等功能需求;
四是把空域资源开发作为基础保障,全力探索城市空中交通管理新模式,积极构建军地民协同管理工作体系,谋划协同管理工作规则及制度规范,编制低空数字空域、航路航线图和空域分类划设与使用管理规则,建立健全飞行规则、事故应急、安防反制等制度体系,探索飞行管理服务保障新路径;
五是把发展壮大产业作为重要落脚点,抓好企业的内培外引,编制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靶向招引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与链上关键配套企业。优化空间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形成“一县一业、全域互补”的发展格局。加快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专业力量参与低空经济发展;
六是把确保行业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坚持把“管得住才能放得开”贯穿于低空经济发展全过程,推广红旗渠机场低空安防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布设监视探测、防御反制设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实现违规飞行实时预警处置。研究制定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管制规则,制定低空飞行安全风险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压实低空领域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切实用高水平安全支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阳低空经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秉州表示,安阳低空经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来三年将投资10亿元,通过搭建“三网一中心一平台”低空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三类综合配套服务基地,培育八大低空应用场景,形成“5+3+8”的发展体系。
“5”为搭建“三网一中心一平台”的低空基础设施,作为全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支撑,“三网”为航路航线网、低空智联网和起降设施网,“一中心”为低空飞行信息服务中心,“一平台”为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3”为建设三类综合配套服务基地,分别为永和低空经济产业服务基地、低空飞行基地和林州航空应急救援基地。
“8”为构建八大低空应用场景,充分依托安阳市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培育城市管理、应急救援、河道巡检、文物保护等公共服务场景;以及低空智慧物流、低空农林作业、低空文旅消费、城市空中交通等商业运营场景,作为内生需求。通过依托场景应用与基础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动安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来源:安阳融媒客户端